用户登录

登录信息
    • 部门简介
    • 岗位设置
    • 计划总结
    • 办事指南
    • 党务问答
    • 两访两创
    • 党员教育
    • 基层采风
    • 特色党日
    • 干部选拔
    • 管理考核
    • 干部培训
    • 工作交流
    • 党校工作动态
    • 积极分子培训
    • 预备党员培训
    • 党务干部培训
    • 恽代英党校培训
    • 党支部书记培训
    • 学员心得
    • 学习园地
    • 上级文件
    • 校内文件
    • 研究成果
    • 党校工作
    • 干部工作
    • 党建工作
    • 请登陆后访问
  • 公告通知
  • 主题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主题新闻 → 正文
【“为民服务,喜迎十八大”系列活动之二】提供优质资源,缓解教育矛盾,服务基础教育

为深入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华中师范大学依托教师教育特色优势,积极整合力量,优化配置,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缓解教育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一、支持地方教育事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平台

华中师范大学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有利契机,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大胆改革实践,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在全国32个县(市)建设的“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获得教育部及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华中师范大学每年将派遣不少于80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实验区支教两年,为实验区提供一定经费支持,与实验区共建数字化学习港,对实验区教师进行学位教育和专业培训,对实验区报考我校的考生给予优先考虑,聘请实验区优秀教师为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师等。校党委书记马敏教授指出,建立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对提高基础教育教师整体水平,促进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者的共同发展,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关爱教育弱势群体,建立义务支教公益社团

华中师范大学“心心火”义教之家是一个以校内各院系免费师范生为主体,为农民工子弟提供义务支教服务的大学生公益社团,成立于2007年3月。5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武汉三镇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累计派出义教超过5000人次,帮助民工子女6000多人,志愿服务时间已超过2万小时,行程达6万公里。“心心火”义教之家在长期实践中自主开发专门针对农民工子弟的“心火素质课程”,发起成立关爱农民工子女基金。2011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第14版“视觉”推出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在行动——“孩子需要我们”》的专题报道,“心心火”义教之家连续5年义务支教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受到关注。2012年5月31日和6月9日,中国教育报和中国青年报分别以《华中师大学生志愿者:爱的“心火”温暖流动花朵》、《华中师大:大学生公益社团播种希望“心心火”》为题对心心火义教之家的爱心事迹进行了长篇报道,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腾讯、网易、凤凰网等多家新闻门户网站纷纷转载。由此,“心心火”义教之家从桂子山走向全国,成为华中师范大学的又一张闪亮名片。2012年5月,“心心火”义教之家荣获“湖北省高校大学生优秀社团标兵”荣誉称号。

三、扶助西部基础教育,构建联合培养运行机制

华师一附中新疆博乐分校是在原新疆博乐高级中学基础上异地新建的一所寄宿制高中,是湖北省第四批重点援疆项目。2009年9月1日,学校正式建成开学。该校以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博乐市高级中学为班底组建,华师一附中选派5位骨干教师担任校长、教务主任、年级组长等管理职务,武汉市组织38名优秀教师赴该校支教。建校三年来,学校在连续三年高考中取得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全疆窗口学校。2010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到该校调研,高度肯定了学校各方面工作。华师一附中为新疆博州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成为湖北对口援疆工作中的一面旗帜。除此之外,华师一附中还与湖北神农架、恩施等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展合作共建,在校本部联合培养学生。并与西部教育欠发达地区签订远程教育方案,把优秀的师资和课程等资源通过远程设备无偿提供给这些学校,让山区孩子与华师一附中的学生同步上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提升农村教师素质,打造中小学教师培训高地

华中师范大学作为国家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核心成员单位,一直将办好教师教育、全力为基础教育服务视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自“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以来,华中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其在教师教育方面的优势与特色,高度重视,积极投入,目前承担了“国培计划”的5个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及5个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在贯穿全年的培训中,华中师范大学为培训工作提供必需的教学场所、便利的生活设施、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精干的师资队伍,以周密的学习计划、丰富的课程内容、规范的项目管理以及创新的培训模式,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培训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培训目的,取得了良好的培训实效,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付出了应有之力。

阅读人数:

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电话:027-67868011 邮箱:zzbccnu@mail.ccnu.edu.cn
Copyright ©2010-2020 华中师范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