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工作部署和《中共湖北省委高工委关于开展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政治学研究院高度重视教师党支部选优配强工作,通过“选、育、管、激”四项主要措施,推动选优配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拓宽渠道“选”。 在选优配强试点工作中,政治学研究院分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制定了科学有效的试点工作方案。该院分党委严格按照“选优配强”的原则,本着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的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广泛动员,精心组织,规范操作,按章办事,圆满的完成了各个教师党支部书记换届选举工作。拓宽了选任途径、探索了选任机制,提高了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支委的比例。通过直接选举的选配方式,配备了齐整的支部班子,选配了一批年富力强,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做事、会做事、愿做事的党支部书记,基层党支部面貌焕然一新。例如,政治发展所的党支部书记刘义强副教授,曾经同我院资深学者徐勇教授获得了教育部第一批年度发展项目报告项目并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人才拔尖计划(全校唯一一个);国际事务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宋秀琚副教授,于2012年3月开始在杜克大学做访问学者,在美期间曾多次与美国政学两界的权威人士交流合作,有力推动实践了政治学研究院的“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政治制度所党支部书记袁方成副教授,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于2012年1月—12月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访问,参与多项重大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该同志每年都有论文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和外文期刊上发表。在民政部2012年农村社区建设研究奖评选中,该同志申报的成果获一等奖;科社所党支部书记陈荣卓副教授作为我院最年轻的副教授,是我院重点培养的科研人员,2012年获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各一项。行政党支部书记赵琳具有副教授职称,这在全校来说也是不多见的。应该说,我院党支部书记换届选举工作切实履行了“选优”与“配强”的基本原则,拓宽渠道,发展创新,为今后我院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开端。
二、丰富途径“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务工作能否按照校党委的布置开展,开展到什么程度,基层党支部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主要还是要看支部书记。对于新一届的党支部书记成员,该院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加强对各个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
首先,岗位素质培训是前提。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对新任职的党支部书记进行岗位必备知识培训。同时,规范在岗培训,结合工作实际对党支部书记进行持续不断的培训,把培训工作纳入干部考核的总体计划并形成长效机制。其次,理论知识学习是关键。理论学习一直是该院分党委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分党委要求新任党支部书记要紧跟党的最新理论动态,将学术研究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十八大召开的当天下午,分党委就组织教师党支部的支委们集中学习十八大报告,结合自身研究领域进行探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次,积极借鉴学习是保证。在支部书记的培训中,该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外企等单位的管理经验,2012年7月,我院分党委组织全体教师党支部书记赴江西共青城参观工业园区,详细学习外企的管理经验。将企业管理方法和高校管理方法相结合,不断拓展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思路,提升管理能力。
三、多个层面“激”。 为了激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内在活力,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该院确立了科学合理适度的激励机制。主要措施主要包括每年给各个教师党支部支部两万元的运作经费、对支部书记的工作计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年终按照管理岗给予津贴补助、在人才支持计划和各类荣誉评选中优先推荐,同时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交流机会等,力求从物质与制度等方面满足成员需求,激发党支部书记的能动性,为学院党务工作的开展创造动力。
四、完善机制“管”。首先,实行党支部书记责任机制。明确工作的分工职责,将日常的党务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定期检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年终进行全面考评,严格按照责任目标考评情况,确定等次,考评结果与党支部书记的报酬、奖惩、任用直接挂钩。努力让每一位党支部书记建立起牢固的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将我院党务工作及时有效的落实到实处。其次,实行党支部考核评议机制。由院分党委组织实施,年终按照各党支部书记述职、民主评议、考核评定等步骤进行支部工作达标。
阅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