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以前上过党课的同学咨询过,党课放的电影一般都是《建党大业》。抱着看大牌明星的心情等待着,结果出现在屏幕上的却是杨善洲三个大字。杨善洲是谁啊?居然还有电影?竟然还是今年新拍的?一连串的疑问涌现在眼前。既来之,则安子,顺其自然吧。我是一个哭点很低的人,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难以让我相信,一直提醒自己现在哪里还有这么正直的官员,但一想到这是根据真实事迹改编的,就被自己的意志打败,不知何时早已泪流满面。
真是惭愧,在这之前,对于杨善洲我一无所知。今天过后,我想自己应该一辈子都会记得这个名字——杨善洲。至少,我为此留下多少眼泪。这儿的眼泪自然与看纯爱电影留的泪不同。同样是眼泪,前者留下的是精神上的感悟,后者只是感官上的触动,仅仅留下了一种感觉。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这样描述着他;“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推选委员陈准这样评价着他;“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另一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谈到他。文字在现代多媒体爆炸的时代,有的时候没有太大的震撼力,但重回到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礼的那一天,试着想象从主持人嘴里念出的一个个字,有的轻,有的重,时而短促,时而紧急,时而平淡,时而充沛。情感都融化在韵律、节奏、音调变化之中,可感可知。
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干部,他值得一百分。用百姓的话来说,他没有白吃国家的公粮。他深入基层,关心百姓的切身利益,遇到百姓种田,他就卷起裤子下田栽秧,为了实现为当地百姓做一点实事不要报酬的承诺,他放弃了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的林场,给了百姓分红,之后将林场无偿捐献给国家,自己却没留下什么。他大公无私,公车只能公用,每次只让司机把他送到该送的地方,下雨天也不例外,若是用公车办私事一定要打表。除了大女儿以外,他家所有的人都符合进城的标准,但是他拒绝了。为了公事他缺席了女儿的婚礼,为了坚守应有的原则本来只是他一句话就可以为女儿把工作转正,他却回绝了无数次。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着想,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奉献。作为一个儿子、丈夫、父亲来说,他只能得到零分。如果把他人生的时间分十份,十分之九都给了百姓,剩下的十分之一才属于家庭。作为他的母亲、妻子、孩子,一方面为他感到骄傲,一反面又很孤独伤感。但无论如何,他是个孝子,是个好丈夫、好爸爸。母亲生病时他睡在母亲身侧,不眠不休照顾了十几天,直到母亲去世。最让我感动,也是我哭得最凶的地方是,他知道自己回不去了之后,起身从窗口看了妻子最后一眼,那时我泪眼模糊甚至看不清楚屏幕。就凭这一点,作他的妻子,满足了。他们相守以沫、平平淡淡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的人。作为家人,他也是用心在交流,用心去关怀。用心二字在他的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无论是作为党员,还是家庭成员。
对我自身而言,杨善洲的故事,我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一种信念,让我产生了真心实意、全心全意、百分之百为人民办实事的想法。那样的年代,造就了杨善洲那样一群愿意为党、为国家、为百姓奉献的人,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重拾先辈的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文学院第五十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第七组
周石琳
阅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