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 历院 林曼洁
今天下午我们党课第四小组的全体成员一起来到了施洋烈士陵园参观。施洋烈士是伟大的老一辈共产党员,他有着一心为民、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我们参观施洋烈士就是缅怀革命先烈,学习施洋烈士革命精神,表达我们90后入党积极分子传承先烈革命精神、争取早日加入伟大党组织的意愿。
1920年秋,施洋在武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10月,参加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工作,积极从事有计划的工人运动。1922年6月,施洋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底,施洋领导汉阳铁厂取得了罢工胜利后,参与组建武汉工团联合会,并被聘请为该会法律顾问。1923年,北洋军阀以“煽动工潮”的罪名逮捕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同月15日,将其枪杀于洪山脚下。当晚,汉口人力车工会的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把施洋的遗体收殓在武昌城外的江神庙中。同年7月,中共湖北党组织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将施洋的灵柩安葬在洪山北麓。
施洋烈士陵园位于武昌洪山南麓。施洋烈士陵园既是先烈英灵栖息之地,又是广大青少年凭吊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墓前就山势筑成宽阔磴道,层台中间立有高约20米的丰碑,正面塑“施洋烈士纪念碑”七字,背面刻烈士革命事略,碑前塑烈士半身像。陵园庄严、肃穆,四周有鳞次柿比的高楼掩映,陵园内有葱郁树术的环绕。烈士祠共分为两个展览厅:辛亥首义展览厅和武汉会战展览厅。走在长廊上,虔诚地看着那一个个刻在墙上的名字,穿越历史的长河,一幕幕场景似乎在我的眼前浮现。1911年10月10日晚上,革命前辈敢为天下先,打响了直指清王朝的第一枪,次日光复武汉三镇,在红楼建立中国第一个共和政府-鄂军都督府。首义之声迅速激荡全国,短短两个月,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战火弥漫,革命之势燎原在中华大地。推移到抗日战争,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凝聚全国人民的爱国力量,取得了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共产党传承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并且一如既往的贯彻实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实现了“民族民权民生”的革命理念。驱逐外国侵略者,以世界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行土地改革,让农民翻身做主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在改变,中国在崛起!
通过在党校的四次学习,我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次的党课实践,更加深了我的政治信仰。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作为一名党校的成员,我更加应该认真的学习党章,了解党的历史,与时俱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格地以党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的学习中,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团结身边的同学,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脚踏实地,同时也要仰望星空,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日常一点一滴的行动中,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走出烈士祠,周围都是晨练的老人,烈士祠依山而建,此刻看起来,是那样的安详,正是烈士祠中革命前辈的抛头颅洒热血,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远山逶迤,一如革命力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阅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