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社科处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成立了“疫情排查工作小组”、“理论战‘疫’工作小组”、“社科工作推进小组”。四十多天来,社科处全力配合人事部、离退休工作处和桂子山社区开展疫情排查工作,坚持本单位人员“日报、日清”。同时,及时了解本单位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动态,指定专人对接退休老同志的生活需求,为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密织了一张“防护网”。
一、整合优势,吹响学术战“疫”集结号
校党委书记赵凌云、校长郝芳华、副校长彭南生第一时间以“疫情、治理与现代化”为主题成立专项课题组,肩负起高校学者的使命担当。1月31日,社科处吹响我校学术战“疫”的集结号——“国难当头,学者担当!学术报国,华师有责”。
集结号一发出,我校70多名社科学者加入到学术战“疫”中,围绕政治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心理、社会民生等领域开展协同攻关。社科处迅速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对接问题需求、引导研究方向、组织专家审稿、搭建报送渠道,充分发扬了社科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优良作风。
经过四十多天的努力,学术战“疫”硕果累累,为“救国于危难、服务于人民”提交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4日专项组完成咨询报告208份,正式报送140期,得到各级各类采纳批示40份,其中国家领导人批示和中央直属部门采纳13份,新华社内参采纳5份,省市部门采纳或领导批示22份。社科处搭建主流报刊网站媒体联络渠道14个,建立和中央、省市党政部门的决策报送渠道23个。专项组完成理论文章35篇,公开发表24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光明日报》《科普时报》《新京报》《探索与争鸣》等报刊杂志上发表15篇,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学习强国等网站平台上发表9篇,有些文章还被作为内参专报呈报中央。除此以外,我校社科专家还参加多场中宣部、民政部等中央部门组织的疫情防控专家咨询座谈会。体育学院团队分别以“体医结合”和“居家健身”系列制作了437条视频,社会反响强烈;心理学院团队的《心理热线有效,强化心理疏导》、《温馨行动,同心抗疫》等视频节目点击播放量破百万,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二、守土尽责,保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每年春节正是社科处最忙碌的时候,各类项目申报、成果报奖、选题推荐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社科处紧急调整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月5日,由社科处和科技处起草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9号通告发布,意见基本明确了疫情防控期间,全校科研工作开展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与此同时,社科处围绕深化推进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阐释、提升科研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平台分类管理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咨询决策水平和高端智库建设,围绕疫情与国家治理和疫后重建等研究领域布局,培育新的科研增长点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谋划,压实工作责任。2020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类)项目申报工作适时启动,其中特别设置了“疫灾与治理现代化”专项,从疫情与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公共管理、舆情信息管理、生态环境等方面鼓励和支持老师们围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疫后生产生活恢复建设等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目前已立项54项。为了确保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类项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等申报工作不受疫情影响,社科处紧急开发项目申报检测工具和项目申报管理系统,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科研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速推进。2月15日,学校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和申报书检测工具全新上线,项目申报书格式自动检测、在线提交审核、专家意见反馈、项目申报分析等功能有效实现了项目申报的全流程管理。截至3月9日,全校共有160位老师通过系统提交了申报材料。
三、大爱无疆,社科人投身抗疫大军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被疫情阻隔在祖国各地的社科人纷纷用各自的方式投身全民抗疫大军。晋向东等主动参与到村委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带领村民自发捐款募集防疫物资,帮村委做好防疫宣传;卞亚琴等参与到全国志愿服务群,一边募集资金一边寻找可以采购的防疫物资,将一批批口罩、防护服、消毒水、护目镜等防疫物资点对点捐赠给武汉、黄冈、孝感等重点疫区的定点医院;马珺等同志第一时间下沉到社区,帮助社区做好生活物资团购采买工作,确保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社科处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让党旗在抗疫战场上高高飘扬。
(编辑:龚炜 供稿:社科处)
阅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