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不在抗疫一线,却始终奋战在电脑屏前、电话那端,在字里行间与一线工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在这场阻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他们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只为讲好“战疫故事”,弘扬“华师精神”,传递华师人战“疫”必胜的希望与曙光。
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龚炜从疫情爆发开始,就坚持发扬组工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拼搏精神,他是学校战“疫”最忠实的听众、最温暖的慰藉和最坚实的后盾。
与“时”竞赛 跑出战“疫”速度
1月23日,已回到福建老家的龚炜看到武汉“封城”消息后,每天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动态,时刻准备闻令而动。
很快,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组织部迅速成立战“疫”专班,龚炜负责向教育部人事司、思政司等报送抗疫事迹。为迅速响应中央号召,落实学校党委部署,龚炜立即着手草拟《致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信》,经过彻夜不休的4轮修改完善终于定稿,第一时间向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出倡议、明确要求、鼓舞士气。
1月30日,党委作出部署,要求校内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工作日报,龚炜第一时间进入日报工作群。疫情防控不分周六周日,战“疫”没有休息之时。招之即来,来之能战,从这一天起,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个工作记录本成为他宅家战“疫”的“武器”。
鼓舞战疫斗志、凝聚师生合力。2月6日,组织部开始筹划在华大先锋公众号对党员、干部的战“疫”事迹进行报道纪实。部长郭方全面部署,龚炜连夜思考报道策划、拟定选题,带领工作团队日夜奋战,撰文写稿。2月9日,“桂子山战疫情”栏目在华大先锋顺利推出,当天的纪实事迹反响热烈,点击率创公众号历史新高。
战“疫”60多天来,整理日报、上报信息、梳理素材、码字纪实等成为龚炜每天的主要工作。他每天的生活日常是这样的:
早上8:00,在群里发布日报汇总情况,和部分单位日报负责同志点对点沟通;
上午10:00—12:00,处理日常要推进的工作,制定、完善干部工作相关方案,参加线上工作会议、电话调研干部线上考察、考核方案等;
下午2:00—4:00,在线上与团队成员一起讨论当日二级单位来稿的修改意见、未来几天的选题和写稿思路;
下午4:00—晚上8:00,收集66个单位103位主要负责人的日报后,和同事开始逐一核对日报内容、梳理分类、凝练要点、形成日报摘登,确保晚上8点前发送给相关领导审阅;
晚上9:00,逐字逐句复审公众号第二天要推送的材料……
1月31日以来,龚炜基本上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一天接打几十个电话、回复几百条信息,加班加点到凌晨1、2点是常有的事,“好的,马上落实!”成了他的口头禅。
60多天的线上坚守,他就是这样与时间赛跑,力争第一时间发出战“疫”强音,第一时间发掘先进事迹,第一时间展示防控成效,跑出了战“疫”加速度。
以“联”为效 增强战“疫”力度
受疫情影响,组织部的同志都被隔离在外,无法及时赶赴学校抗疫一线进行报道。如何在人手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掌握学校抗疫的第一手素材,准确、客观地报道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成为困扰龚炜的难题。经过思考,他认为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手段,创新考察纪实机制,必须想办法敞开大门做报道,上下联动齐发力。
他主动加入校医院、后保部、党员突击队等多个工作微信群,在群里“蹲点”,时刻记录信息要点,随时保存有价值的照片、点对点电话采访一线工作人员……通过12天的“蹲点”,龚炜撰写的《火线上的中流砥柱——华中师范大学战“疫”一线群英谱》一文被教育部办公厅节选采编,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全文转载。
2月初,龚炜敏锐洞察到学校身在武汉的外教在疫情面前的积极动态是值得关注的,于是他立即和相关单位约稿,最终在外国语学院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外教的事迹被中新社等媒体专题报道。
60多天来,在部长郭方的指导下,龚炜带领团队共推送各级各类事迹报道98篇,被新华社、湖北日报等校外媒体采编18篇。向教育部人事司、思政司报送抗疫事迹51篇。
用“情”暖心 提升战“疫”温度
2月9日晚,龚炜接到一位老师的电话,告知有位老同志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症状,医院床位难求。他迅速跟学校指挥部报告,当了解到学校领导在协调解决床位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回复打电话的老师。
然而第二天,老同志由于年纪太大、身体较弱等原因,不幸去世。龚炜想,昨天打电话的老师此刻肯定也很难过,于是他给那位老师发了一条信息:“惊闻某老师不幸去世了,我们都很难过,他92岁了,是老党员,是我们的楼栋长,前段时间还忍着腰伤陪师傅在楼下修单元门,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榜样。”
中央提出,“要在这场严峻斗争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和关心关爱干部”。作为组织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龚炜深知,考察和主动关心党员干部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不少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自己能做的就是当好他们的忠实听众和记录员。
一天晚上10点多,龚炜跟一位老师在电话交流工作时,那位老师突然哭了起来,“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重、人手紧、压力大,连轴转了一个多月,着急得睡不着觉。”听到这里,龚炜连忙安抚他的情绪,尽己所能地缓解他的工作压力,电话打完已经是晚上11点半了。接下来的几天,他都定期给那位老师发问候信息,安抚他的情绪。
伴随着疫情的向好、中心工作的逐步回归,安排好学校“一报告两评议”、中层干部考核、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工作占据了龚炜越来越多的时间。他先后给数百位党员、干部打过工作电话,协调解决疫情防控、中心工作“两手抓、两手硬”等任务,把温暖和信心传递到党员干部群众中去。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龚炜从未抱怨,他总是对同事说:“特殊时期,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执着,才能给别人信心和力量”。他就是这样用速度、力度和温度,给全校师生注入了镇定剂、强心针,传递了战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筑就了学校战“疫”后方坚固的组工防线。
作者:肖微
供稿:华中师范大学
阅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