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人工智能,引领教育潮流
赵亮
今年是我校“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作为师范院校,我校是培养教师队伍的重要阵地,也是引领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十三五”期间,学校对标“双一流”,全面推进了学科建设;推广教育信息化,创新了教育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促进了合作共赢。
今年也是我校“十四五”的规划之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校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十四五”期间,只有玩转人工智能,才能继续发挥我校在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影响力,才能引领我国智能教育的发展潮流。
一、以实施个性化教学为抓手,创新教学模式
此次疫情让我们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红红火火;随着疫情的逐渐结束,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将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学校要更好地顺应教育潮流,一方面,充分发挥我校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积累的优势;另一方面,瞄准国家需求,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多维度学习数据的全面感知与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从而助力我校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二、以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为抓手,创新管理机制
智能教育是一个涵盖教育、计算机、数据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领域。“人工智能+教育”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需建立在多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的基础之上。
学校要以人工智能学院的建立为抓手,创新并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一方面,坚持校长负责制,统一思想、明确权责,构建多学科、多学院通力合作的大格局。另一方面,通过灵活务实的管理制度和资源分配制度,充分调动相关学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相关学科的优势。通过相关体制和机制的保障,上下齐心、同心协力,把人工智能学院打造成我校未来的名片,在助推我校智能教育发展的同时,为我校其他学科或学院人工智能相关探索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三、构建校园大数据平台为抓手,创新评价机制
数据是智能教育发展的“养料”。智能教育发展的关键瓶颈在数据。目前,不同教育系统、不同平台间的数据没有开放和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仍比较严重,难以采集到学生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学习全过程的数据,而没有数据就没有智能。
学校要以校园大数据为抓手,实现校内数据的汇聚与融合,构建分布式、高并发的校园大数据平台,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创新评价模式,实现数据驱动的、动态的、全过程的学生评价和教学评价。
(本文作者系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研究员)
编辑:肖微
供稿:人事部
阅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