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青年教师科研竞争力
张礼知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于青年的接力奋斗,高校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在于高校青年教师的不懈努力。高校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提升其教学水平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是高校长远发展的有利保障,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双一流”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当前高校落实“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进行具体指导。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将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的稳定支持力度,着力把中青年学术骨干推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前沿,承担重大项目、参与重大任务。
指导意见要求,要打造高水平学科团队和梯队。加强博士后等青年骨干力量培养,建立稳定的高水平实验技术、工程技术、实践指导和管理服务人才队伍,重视和培养学生作为科研生力军。以解决重大科研问题与合作机制为重点,对科研团队实行整体性评价,形成与贡献匹配的评价激励体系。
指导意见还提出创新学科组织模式,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学科前沿发展方向,以服务需求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科研联合攻关为牵引,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依托科技创新平台、研究中心等,整合多学科人才团队资源,着重围绕大物理科学、大社会科学为代表的基础学科,生命科学为代表的前沿学科,信息科学为代表的应用学科,组建交叉学科,促进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很明显,该指导意见不仅给高校青年教师个人科研能力提升创造条件,也为高校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在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方面成绩不太理想,学校高层次人才总体数量不够多。这种状况反映华中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在国家层面的科研竞争力不容乐观。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科研竞争力是华中师范大学发展面临着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饱含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方向和策略。结合华中师范大学校况和青年教师的现状,可考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青年教师科研竞争力。
一、不断解放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历史证明,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没有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发展。解放思想就是解放那些不符合客观规律,不符合社会发展实际,僵化的、教条的,不能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行为。当前,很多青年教师都认为自己研究进展缓慢或不利的原因是学生不够、没有博士生、自己实验室没有仪器、经费不足等外部客观因素上,很少去从自身科研能力不足方面去查找原因。这种思想极大地妨碍了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如果不解放这种思想,青年教师的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就无法完全爆发出来。青年教师要学会客观地估价自己和学院,在认识缺点和短处的基础上,找出自己和学校的长处和优势,并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就能激发自信心,快速地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提升青年教师科研竞争力的关键。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成长壮大、成就伟业的,是靠勤俭节约发展事业、建设国家的。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百废俱兴的建设时期,再到拔乱反正的改革开放时期,先辈们的付出,以苦为乐,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比如抗日英雄把民族振兴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等,都是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之上所产生的,由一代代人积累而成。中国科研领域的一些重大成果,如青蒿素的发现、人工合成胰岛素和两弹一星等,都是在研究条件非常落后的条件下完成。因此,华中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竞争力。
二、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产业难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科学研究的前进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将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明确地提出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学科前沿发展方向,以服务需求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重大科研问题与合作机制为重点。
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善不善于发现问题。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野,聚集本学科领域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技术难题,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重点布局。
发现问题是前提,能不能正确分析问题更见功力。青年教师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繁杂问题中把握科研发展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的科研发展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科研发展的必然性。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有效突破研究课题的主攻方向,带动课题不断突破,推进科研事业的全面发展。
因此,青年教师要以解决问题作为科学研究导向,瞄准重大问题去,追着前沿问题走,善于把破解重大和前沿问题作为打开科学研究的突破口,选择适合自己教育背景和个人优势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产业难题作为研究课题。对事关国家战略、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幸福的问题,要优先解决,确保取得创新研究成果。
三、保持战略定力,开展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也是青年教师不断发展和强大的重要问题,决定了青年教师的未来发展前景。当今时代风云变幻,机遇和挑战并存,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缺乏足够战略定力,就容易出现心理上患得患失、行为上犹豫不决、决策上摇摆不定,错失发展机遇。
青年教师都是刚从博士和博士后身份转化到教师身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可塑性强,具有极强的创新意愿和奋斗动力。这些特点让青年教师成为高校科学研究生力军和一流学科建设者,决定了高校未来。然而,青年教师可塑性强的特点也有可能在保持战略定力这一点上带来负面影响,容易出现左右摇摆和自我迷失的问题。因此,青年教师一旦选择适合自己教育背景和个人优势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产业难题作为研究课题后,就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自己的研究方向,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日常具体研究工作实施过程中,要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从实际出发,把握战略主动,不要因一时一事或某些人、某些事受到影响,用好机遇,创造条件,开展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让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科研领域中站起来。
四、发扬钉钉子精神,挖掘科学研究的深度内涵
干事业好比钉钉子。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干出成效来。
青年教师面临着家庭、教学、晋升、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在科研过程中容易出现追求短平快、跟风研究热点、抢发研究论文等问题,导致研究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情况,不仅让自己的研究失去特色,也无法持之以恒地在一个研究方向做出有深度内涵的科研成果。发扬钉钉子精神是青年教师做好研究的关键。这就好比挖井,挖十个1米的井,很难挖出水。如果集中精力挖出一个10米的井,很有可能就挖出水了。因此,青年教师在科学研究道路上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在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产业难题过程中,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积跬步以至千里,不断地凝练科学问题,挖掘出科学研究的深度内涵,让自己在充满挑战的科研领域中富起来。
五、发扬团队精神,做出顶天立地的科研成果
随着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越来越深入,在科学研究的组织上需要组建更好的团队,需要不同学科更好的协作,需要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需要更多的信息与技术的共享。对于一个科研团队,首先要有团队的精神,也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队中的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都能为这个目标做好自己的那部分工作,形成合力。发挥团队精神就成为取得重大科学研究成果至关重要因素之一。
不少青年教师怀着“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理念,更愿意自己单干,难以组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就无法做出顶天立地的科研成果。因此,华中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需要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确认自己是哪一种科研人员,组建高效的科研团队,或者加入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不计较眼前的得失,做出顶天立地的科研成果,让自己在机遇多多的科研领域中强起来。
科研人员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知识面宽,横向思维敏捷,善于抓住机会,问题抓得准,会协调攻关,能争取和主持科研项目,组织能力强,但专业技术和研究深度可能稍差一些;一种是刻苦钻研精神好,或是实验技术过硬,或是专业研究有深度,水平高,但知识面较窄,难于领衔挂帅。一个好的“科研团队”必须由这两种人组成, 他们并无优劣之分,而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多学科交叉研究日益发展的趋势下, 第一种人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因此,学校需要不惜成本优先引进和培养第一种科研人员成为独当一面的学术带头人,不断地以点带面优化学校学术生态环境,出台专门的政策支持和组建有国际竞争力能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的科研团队,在团队培养过程中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科研竞争力,服务华中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早日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编辑:肖微
供稿:化学学院
阅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