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学校“十四五”规划要做到“六个结合”
申国昌
规划是学校科学发展的蓝图,是事业进步的指针。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对于华中师范大学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总体来说,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应当坚持“六个结合”。
一、战略规划与战术目标相结合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战略思维,要有大局意识,把学校的发展放到全国乃至全球大格局中进行宏观谋划。既要瞄准国家和区域改革发展的整体战略方针,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也要注意学校目标定位、战略任务、办学特色、发展思路等内容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确保继承和发展的有机统一,以保持规划编制的连续性。因此,规划编制一定要注重远近结合,必须强调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增强规划编制的针对性。既要针对当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五年为主,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确保规划确定的到2025年各项战术目标任务的落实;又要着眼长远规划,紧紧围绕事关事业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战略性问题,作出制度安排,强化战略举措,注重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能为长远发展留下障碍。
二、学校事业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谋划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校情国情,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要瞄准世界一流高校,选准参照标杆。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又要看到短板和不足,还要看到风险和挑战。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等趋势深入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综合国力的崛起,将使我国大学在国际上有更多的声音、更大的影响,必将顺势助推一批高校加快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一批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学科。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中央近些年陆续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一系列文件;针对教师队伍建设,也陆续颁布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我们要吃透、用好中央乃至省市的文件精神,把学校事业的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融入到国家教育强国建设的整体布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为,瞄准自己的切入点,赢得自己的黄金机遇。
三、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相结合
五年规划的编制往往采取“1+X”的形式,既有总的发展规划,又有分类别的专项规划。因此,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格外注重统筹衔接。既要做好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学校规划与部门(学院)规划、阶段规划与长期规划的相互衔接,也要统筹好教学、科研、学科、师资等方面的关系,统筹好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关系,使得各项规划之间逻辑层次清晰,总体目标一致,形成发展合力。
四、部门实务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虽然是以规划部门为主导,但有序扩大公众参与也非常重要,也是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重要尝试。既要充分调动校内专家学者、管理干部、职工群众、学生等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教代会、学代会、理事会等的作用,发动全校上下为规划编制出力献策,又要拓展视野,充分借鉴兄弟院校尤其是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做法,听取包括教育部门、地方政府、合作单位以及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校外专家、广大校友等的意见建议,体现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开放性。特别要注重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广泛开展建言献策活动,真正把规划编制变成一个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五、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
规划重在落实,重在推动事业发展。因此,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一定要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要改进编制方法,注重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要科学设置指标体系,研究设定“十四五”规划目标指标,是整个规划的核心。要对规划指标进行科学设计和测算,既要有解决眼前问题的具体谋划,又要有实现“打基础、管长远”的战略举措。要强化量化分析和数据支撑,结合规划编制,建立全校和各部门发展战略数据库,将规划设计的基础性、综合性数据纳入数据平台,并进行定期动态维护。
六、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
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应有之义。“十四五”规划不仅是改革发展的规划,也是党的建设的规划。2020年恰逢“十四五”规划的谋划年和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年,要把“十四五”规划和党代会报告有机融合、有机衔接、有机统一,要把党风廉政、师德师风、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干部管理、统一战线等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事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谋划。
编辑:肖微
供稿:教育学院
阅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