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关于开展2014年度“特色党日”活动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决定以“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走进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教学点”为主题,通过宣传动员、学习考察和具体实施几个环节,全面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整改落实任务,解决突出问题, 为学校“一体两翼”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和信息化推进工作做出贡献。
活动旨在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的成绩和经验,了解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整体提升。
提早谋划 战略部署
今年4月1日,咸安区政府跟华中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入3000万元,共建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区,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打造咸安数字学校。据了解,目前已经开通的“N+N+1”同步课堂。在华中师范大学的指导下,该区还将打造“Discovery”专递课堂、教师“空中课堂”和家校“亲子桥”,以技术手段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为农村地区教师发展提供新平台,促进城乡学校、教师、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单位拟在此背景下开展走进学习点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进入崇阳、咸安、来凤地区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教学点深入学习调研,发挥专业优势及单位信息化优势,为当地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首次调研地区定在最近的咸宁咸安地区。
创新实践 深入基层
10月31日至11月1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支部员带领全体党员及教职员工一行二十余人来到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站“中心校”----咸安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10月31日下午,在咸宁市咸安区教育局何局长的带领下,我支部首先来到咸安区实验实训教学基地重点“中心校”----咸安区外国语实验小学。该学校二年级正在同另外两所学校进行地方课程云互动教学。这种同步课堂方式在网络互联、影音同步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方面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咸安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校长周校长介绍,每周二至周五都有音乐和美术公开课,从目前试验效果来看还不错。为增进理解和感情,该校还适时组织老师到两个教学点去跟学生互动交流,一对一进行帮扶。
应周校长的邀请,我单位同志全同中心校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进行了访谈交流。老师们提到,外小的云互动课堂教学在使用上已经比较成熟。以外小为主要辐射基地,其他学校作为收视互动的接收方,在过去一年的运行授课过程中协调成熟,网络流畅,互动及时有效。老师们还提到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仍旧需要相关方面的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
信息化党支部书记李鸿飞同志代表单位对此承诺,基于现有的协作空间,联系我校免费师范生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对口资源建设,帮助老师建设个人空间和动态教学资源库,解决相关方面的技术问题,实现对口援建互助常态化。
第二站咸安区实验实训基础“教学点”----桂花镇刘祠小学
桂花镇刘祠小学位于咸安区较为偏远的乡镇中心。我们驱车,经过市区、城镇的热闹,逐渐进入到宁静的乡村,在蜿蜒崎岖幽静的山间小道上,历时一个半小时,来到桂花镇刘祠小学。该校五位老师热情的接到了我们。刘祠小有从学前班到四年级共73名学生。在我们到来之际,二年级7名同学刚刚结束与咸安区外国语实验小学的云互动教学空中课堂。在参观了学校教室和空中课堂以后,我们同该校3名一线教师进行了交流,大家围绕教育均衡和资源建设相关方面议题进行了讨论。
桂花镇刘祠小学因位于咸安区较为偏远的乡镇中心,对硬件软件的资源获取难度比市内要大得多。教师的授课资源多出自国家资源网、咸安教育云平台等资源平台或网站,获取资源通道稀少,无法全面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学校的云课堂没有单独的扩音控制设备,教室中仅有一只定向麦克风,采音效果不明显,需要单独添置功放等;云课堂与二年级教室重叠,在其他学校做调试的时候经常影响课堂教学;一年级和四年级的教学电脑配置落后,教室电子白板偶有接触不良、软件无法打开等状况出现,设备运行维护不能及时跟进等等。
我支部技术部门的同志现场调试了空中课堂软件和无线网络,将技术传递给负责云课堂的郭老师,教育局何局长当即也承诺教学电脑和功放的提供,对设置独立教室作为空中课堂教室的问题也表示积极地支持态度。我单位支部书记李主任表示,建立长期有效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我们将在区域协作发展、资源共享和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提供长期有效地帮助。
第三站咸安区汀泗桥镇大坪小学和花纹小学星星教学点
大坪小学和花纹小学星星教学点地处大山深处,同桂花镇刘祠小学相比更为偏远,学校规模也更小。
11月1日,我单位来到了这两个教学点。大坪小学由四个年级组成,52名学生;花纹小学仅有一名老师即校长,两间教室,三个年级,20几名学生。与之前参观过的两所学校相同的是,每所学校都有一套完整的空中课堂云教室,配置相同,教室上空布有话筒,教学设备是电脑操作,白板代替黑板。在教室讲台右角有个显示屏,上面显示有三个画面:一个是现场学生上课的画面,还有两个是其它学校学生上课的画面。一个老师带三个班同上一堂课,影音同步、互动教学。
整改落实 实践建设
通过参观、考察咸安区中心校和教学点,并与基地的教师员工进行技术探讨和交流的特色党日活动,我单位党员同志们深感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教学点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渴望。
单位一些党员同志提出,山区教学点虽然地处偏僻,但基本教学环境与城市小学接近一致,已不再是旧时期单纯粉笔黑板模式了,网络课程互动课堂和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支柱力量。然而,教学点现大多为援建校舍,基础教育教师依旧稀少,教育资源薄弱,学生少等等问题依旧存在。人们常提到的“教育均衡”,不仅仅指物质条件上的不平衡,更重要的体现在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上,教师对教学的发展,学生对于新知识发展的认知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脚步。在这里,老师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都有所限制,无法及时参与新型教育活动,无法及时响应最新教育战略等等。
结合我单位的教育信息化的特点,了解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状况、信息技术知识城乡学校合作和发展的情况,我单位党支部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并经与当地教育局协商,下一步拟将“咸安区汀泗桥镇大坪小学”和“花纹小学星星教学点”作为学校信息化办公室支部党员教育活动基地,进行对口支援帮扶,形成常态机制,拟做好以下工作:
一、针对山区基础教育教学点学校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我单位承诺基于现有的协作空间,提供我校免费师范生实验实训基地,将对口人才输送至基础教育教学点, 配合当地教学和技术工作,建立可持续互助关系;
二、进行对口资源建设,帮助老师建设个人空间、教学平台和动态教学资源库,在教学点之间以及教学点与 “咸安数字学校”之间搭建合作桥梁,实现知识交流和资源共享;
三、解决相关方面的技术问题,实现对口援建技术帮扶常态化。针对教学点无法及时完成设备运行维护的问题,我们和咸安区教育局合作,将针对教学点任课教师进行专门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技术培训,并结成对子,就技术方面形成长期合作;
四、在技术和资源支持过程中,我单位将派出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网络即时服务和定期回访服务,跟踪服务,建立技术交流档案、质量跟踪记录等帮扶信息管理系统,为长期合作建立基础信息库,同时也作为学习参照鼓励单位发展;
五、作为基础教学点,这两个教学点同时也成为我单位进行教学研究的范例,激发我单位教职员工对教学点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等深入探索研究,形成相关理论和制度材料,为更进一步深入科研、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提供条件。
信息化办公室党支部书记李主任表示,通过“走进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教学点”特色党日活动的全方位开展过程, 建立与教学点长期有效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我们将在区域协作发展、资源共享和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提供长期有效地帮助。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区域内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共享优势学校的教师及教学资源,实现区域内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和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区域内教育公平。本次活动体现了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进一步强化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信息化办公室党支部通讯员:宁敏 陈娟)
阅读人数: